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怀孕期间出现炎症可能由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牙龈炎、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处理。
孕期激素变化导致尿路扩张易引发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可遵医嘱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排尿后及时清洁会阴部。
妊娠期阴道pH值改变易诱发念珠菌或细菌性阴道炎,表现为分泌物异常及外阴瘙痒。需进行白带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选用克霉唑栓剂,禁止口服抗真菌药物。穿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
孕激素水平升高促使牙龈充血肿胀,易出血并继发感染。建议使用软毛牙刷每日刷牙两次,含漱生理盐水。严重时可进行牙周洁治,避免在妊娠早期和晚期进行口腔手术。
孕期免疫力下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伴咳嗽咽痛症状。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禁用含可待因的止咳药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用淡盐水漱口三次。
妊娠期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可能出现毛囊炎或湿疹继发感染。局部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避免使用维A酸类药物。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选择无香料沐浴产品。
孕期出现炎症需特别注意饮食调理,每日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肉等增强免疫力,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保持适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或散步,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保证充足睡眠,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血液循环。所有用药必须经产科医生评估,定期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监测,出现发热或腹痛加剧需立即就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公共浴池,内衣裤需阳光暴晒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