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侧切伤口摸着有个凸起可能与瘢痕增生、缝线反应、局部血肿、组织修复异常或感染有关,可通过局部热敷、药物涂抹、物理治疗、手术修整或抗感染治疗等方式改善。
产后侧切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过度增生可形成瘢痕疙瘩,表现为质硬凸起伴瘙痒。轻度增生可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血液循环,中重度需注射糖皮质激素或采用激光治疗。日常应避免反复摩擦刺激瘢痕部位。
可吸收缝线未被完全吸收时可能引发异物反应,形成局部硬结伴压痛。多数情况下缝线会在3-6个月内自行吸收,若持续存在需医生评估是否需拆线处理。期间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可减少炎症反应。
伤口愈合期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可能形成皮下血肿,触诊有弹性感且伴随淤青。小血肿可通过48小时内冷敷和后续热敷促进吸收,较大血肿需穿刺引流。哺乳期应避免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伤口边缘对合不良可能导致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形成柔软红色凸起。可局部使用硝酸银棒烧灼或冷冻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异常组织。修复期间建议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导致伤口红肿热痛伴脓性分泌物。需取分泌物培养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日常需用碘伏消毒并保持会阴部透气干燥。
产后会阴护理应每日用温水冲洗2-3次,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勤换卫生巾;饮食多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胶原合成;避免久坐或骑跨动作减少伤口张力。若凸起持续增大、渗液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深部感染或缝线瘘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