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焦虑症是怎么回事

6.2万次浏览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考前焦虑症可能由心理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自我期望过高、负面思维模式、既往失败经历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疏导、作息调整、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药物辅助等方式缓解。

1、心理压力过大:

考试被赋予过高价值时,大脑会持续处于应激状态,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发心悸、手抖等躯体症状。建议采用正念呼吸法,每天练习10分钟专注呼吸,帮助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2、睡眠不足:

熬夜复习会导致褪黑素分泌紊乱,影响前额叶皮层功能,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和情绪失控。保持23点前入睡,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必要时可短期服用枣仁安神胶囊调节睡眠节律。

3、自我期望过高:

设定超出能力范围的目标会激活大脑杏仁核的威胁反应系统。可采用SMART原则分解复习计划,将大目标拆解为每日可完成的小任务,每完成一项给予自我奖励。

4、负面思维模式:

灾难化想象"考不好人生就完了"等认知偏差会加剧焦虑。认知行为疗法中常用三栏记录法:列出自动思维、寻找证据、建立替代性积极认知,逐步重构思维模式。

5、既往失败经历:

过往考试失利形成的条件反射会引发预期性焦虑。系统脱敏疗法可通过建立焦虑等级表,从低到高逐步暴露于考试情境,配合肌肉放松训练降低敏感度。

考前两周起保持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可促进内啡肽分泌;饮食增加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帮助合成血清素;复习时采用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休息5分钟;家长应避免反复询问复习进度,可提供安静环境和非评价性支持。若出现持续失眠、心悸或情绪低落超过两周,建议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