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对眼睛有危害的光主要包括紫外线、蓝光、红外线、激光和高强度可见光。这些光源可能通过不同机制损伤角膜、晶状体或视网膜,长期暴露可引发光性角膜炎、白内障或黄斑变性等眼部疾病。
紫外线分为UVA和UVB波段,主要来源于阳光和焊接电弧。角膜会吸收大部分UVB,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翼状胬肉或光性角膜炎;UVA可穿透至晶状体,加速蛋白质变性引发白内障。户外活动建议佩戴UV400防护标准的太阳镜,雪地或高海拔地区需加强防护。
波长400-500纳米的高能蓝光大量存在于LED屏幕和冷白光中。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蓝光敏感,长期接触可能诱发自由基增多,增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风险。电子设备使用时应开启护眼模式,保持50厘米以上视距,每20分钟远眺20秒。
工业熔炉、高温作业环境产生的红外线可导致热辐射性白内障。红外线被晶状体吸收后产生热效应,使蛋白质凝固变性。焊工、玻璃制造者需佩戴含氧化铁的特制防护眼镜,避免直视发热物体超过3秒。
医疗或工业用激光设备发出的聚焦光束可能瞬间灼伤视网膜。不同波长激光危害各异,绿激光532nm最易被黄斑区吸收,直接照射0.25秒即可造成永久性视盲。接触激光环境必须佩戴对应波长的专业防护镜,严禁裸眼观察光束。
手术无影灯、探照灯等强光源可能引发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光线强度超过10^4 cd/m²时,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会出现光敏色素过度漂白,表现为暂时性视物模糊或色觉异常。避免直视强光源超过30秒,必要时使用减光滤镜。
日常护眼需注意光源环境管理,室内照明建议选择色温4000K以下的暖白光,保持300-500勒克斯照度。增加深绿色蔬菜和富含叶黄素的食物摄入,如菠菜、羽衣甘蓝等,有助于增强视网膜抗氧化能力。连续用眼1小时后应闭目休息或进行远近交替注视训练,夜间使用电子设备时开启防蓝光模式并调低屏幕亮度至150尼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