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儿童肠梗阻可能由先天性肠道畸形、肠套叠、肠道炎症、肠粘连、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先天性肠道畸形如肠闭锁、肠旋转不良等,是新生儿期肠梗阻的常见原因。这类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导致肠道结构异常,食物或粪便无法正常通过。早期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严重者需手术矫正。
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肠腔内,造成机械性梗阻。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果酱样便。发病可能与肠道病毒感染、淋巴组织增生有关,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晚期需手术干预。
急性胃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疾病可引起肠壁水肿增厚,导致功能性梗阻。患儿常伴有发热、腹泻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感染,重症需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
腹部手术后形成的肠粘连是儿童继发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粘连带压迫或牵拉肠管影响蠕动,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胀呕吐。轻度可通过禁食缓解,致密粘连需手术松解。
蛔虫等肠道寄生虫大量聚集可能堵塞肠腔,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虫体分泌的毒素还会引起肠痉挛。需通过驱虫药物治疗,合并完全梗阻时需手术取虫。
预防儿童肠梗阻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规律驱虫。婴幼儿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避免过硬食物。术后患儿需早期下床活动预防粘连。出现持续腹痛、呕吐、排便停止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日常可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肠道炎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