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界峰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临床心理科
缓解压力可通过调整呼吸、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培养爱好、社交支持等方式实现。压力通常由工作负荷、情绪困扰、环境变化、健康问题、经济压力等原因引起。
深呼吸能激活副交感神经,降低皮质醇水平。采用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缓慢吐尽,每次持续5分钟。结合冥想或正念练习效果更佳,适合在紧张时快速缓解躯体症状。
有氧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每周3次30分钟的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即可见效。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疲劳。团体运动如羽毛球既能锻炼又能增强社交互动。
睡眠不足会加剧压力反应,成年人需保证7-9小时高质量睡眠。建立固定作息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卧室环境保持黑暗安静,温度控制在18-22摄氏度。
手工制作、绘画等创造性活动能转移注意力,降低焦虑水平。每周预留2-3小时专注兴趣爱好,过程中产生的心流体验有助于恢复心理能量。选择无需竞争压力的活动类型效果更佳。
与亲友定期交流可分担心理负荷,面对面交谈效果优于网络沟通。参加读书会、志愿者活动等社群能建立归属感。重要关系冲突需及时化解,避免长期积压成为压力源。
日常可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菠菜、南瓜子,帮助稳定神经系统;午后进行10分钟日光浴调节生物钟;工作间隙做肩颈拉伸缓解肌肉紧张。建立压力日记记录触发事件和应对效果,逐步形成个性化减压方案。长期压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心悸、头痛等症状时,建议寻求心理专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