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胆管反流性胃炎可通过铝碳酸镁、熊去氧胆酸、莫沙必利等药物治疗。胆管反流性胃炎通常由胆汁反流、胃黏膜屏障受损、胃肠动力异常、幽门功能失调、慢性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
铝碳酸镁为胃黏膜保护剂,能中和胃酸并吸附胆汁酸,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刺激。该药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促进黏膜修复。使用需注意可能引起便秘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需监测血铝浓度。
熊去氧胆酸可改变胆汁成分,降低胆汁毒性,减少胆汁对胃黏膜的损伤。该药物能促进胆汁排泄,改善胆汁淤积状态。需注意可能出现腹泻、皮疹等副作用,胆道完全梗阻患者禁用。
莫沙必利是胃肠动力药,能增强胃窦收缩力,加速胃排空,减少胆汁反流。该药物可协调胃肠运动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心脏病患者慎用,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胆汁反流可能与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道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灼痛、口苦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疾病,如胆囊炎患者需抗感染治疗,胆石症患者需解除梗阻。
胃黏膜屏障受损可能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胃部隐痛、食欲减退等症状。除药物治疗外,需消除损伤因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损伤黏膜药物。
胆管反流性胃炎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刺激,戒烟限酒。进食后避免立即平卧,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促进胃肠蠕动,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症状发作。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