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宝宝反复发热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常见治疗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反复发热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脱水等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是婴幼儿反复发热最常见原因,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这类发热通常具有自限性,体温可波动3-5天。除退热药物外,可配合使用抗病毒口服液,但需注意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液体摄入有助于缓解症状。
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体温反复升高。细菌性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使用抗生素期间需完成整个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等检查。
疫苗接种后或幼儿急疹等免疫反应可引起反复发热。这类发热通常不超过38.5℃,且精神状态良好。物理降温配合小儿退热贴即可,一般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等伴随症状,避免过度包裹衣物导致散热不畅。
室温过高、穿衣过厚等环境因素可能造成体温调节异常。调节环境温度至24-26℃,选择透气棉质衣物。监测体温变化曲线,避免因测量误差误判发热情况。夏季需特别注意补充水分,每公斤体重每日需水量约100-150毫升。
发热伴随呕吐腹泻时易引发脱水,加重体温波动。口服补液盐Ⅲ可预防电解质紊乱,维持尿量正常。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可适当稀释。出现囟门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体征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婴幼儿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优先选择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时可间隔4-6小时交替使用不同成分退热药,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监测精神状态比体温数值更重要,出现嗜睡、抽搐、呼吸困难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复。居室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每日开窗通风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