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排尿末期疼痛伴血尿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膀胱肿瘤或尿道损伤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抗感染治疗、碎石手术、药物控制或肿瘤切除等措施。
细菌侵入尿道引发炎症是常见原因,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典型表现为排尿灼痛、尿频尿急,严重时尿液呈洗肉水样。需进行尿常规及细菌培养确诊,治疗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配合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冲刷尿道。
结石移动划伤泌尿道黏膜会导致疼痛性血尿,常见于肾结石下行至输尿管时。疼痛常呈刀割样并向会阴部放射,B超检查可明确结石位置。5毫米以下结石可通过口服排石颗粒配合跳跃运动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中青年男性患者多见,炎症刺激可引起终末血尿及会阴部坠胀感。直肠指检前列腺压痛明显,前列腺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治疗采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缓解排尿困难,配合温水坐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无痛性间歇血尿是典型早期症状,肿瘤坏死继发感染时可出现排尿痛。膀胱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肿瘤形态,病理活检确定性质。非肌层浸润型肿瘤可行经尿道电切术,浸润型需膀胱部分或全切除。
粗暴导尿或外伤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撕裂,表现为排尿时剧痛伴鲜红血尿。尿道造影可显示损伤部位,轻微裂伤可通过留置导尿管自愈,完全断裂需手术吻合。
出现血尿症状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及辛辣饮食,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饮水量。建议选择冬瓜、梨子等利尿食物,限制浓茶咖啡摄入。急性期可尝试热敷下腹部缓解疼痛,但持续血尿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需立即泌尿外科就诊。40岁以上患者首次出现无痛血尿时,必须排除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