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脚后跟骨头疼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应力性骨折、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局部封闭、手术等方式缓解。
足底筋膜长期过度牵拉导致无菌性炎症,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建议减少跑跳运动,选择足弓支撑鞋垫,疼痛发作时可冰敷10分钟缓解。
跟骨底面骨质异常增生刺激周围软组织,久站后疼痛加剧。穿戴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避免硬底鞋,超声波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跟腱反复微小撕裂引发炎症反应,常见于突然增加运动量人群。急性期需停止运动,采用离心训练增强跟腱强度,夜间使用支具保持踝关节中立位。
骨骼长期反复负荷超过修复能力所致,疼痛随活动量增加而加重。需立即停止负重活动6-8周,严重者需石膏固定,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愈合。
尿酸结晶沉积在跟骨关节腔引发急性炎症,常伴红肿热痛。低嘌呤饮食控制尿酸水平,急性期可选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慢性期需持续降尿酸治疗。
日常建议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避免赤脚行走;每日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用网球滚动按摩足底;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夜间睡眠时可穿戴足踝支具保持功能位。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出现明显肿胀或影响正常行走,需及时就医排除跟骨肿瘤、骨髓炎等严重病变。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果蔬,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