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肛裂便血部分患者可自愈,能否自愈主要与裂口深度、日常护理、排便习惯、感染控制、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浅表性肛裂因仅累及表皮层,多数可通过调整饮食软化粪便自行愈合。若裂伤深达肛门内括约肌,局部缺血形成慢性溃疡,则需药物或手术干预。
坚持温水坐浴可促进裂口周围血液循环,每日2次、每次15分钟的坐浴能缓解括约肌痉挛。保持肛门清洁干燥可降低继发感染风险。
避免用力排便及久蹲厕所,建立定时排便反射。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每日25-30克,可通过燕麦、火龙果等食物补充,减少粪便对裂口的机械刺激。
肛周感染会延缓愈合,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出现感染迹象时可使用抗生素软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菌群失调。
合并克罗恩病、结核等全身性疾病时,原发病未控制则肛裂难以自愈。糖尿病患者因微循环障碍,裂口愈合速度较常人延缓30%-50%。
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每次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日练习3组。若便血持续2周未缓解或伴随肛门剧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肛瘘、肿瘤等疾病。慢性肛裂患者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肛门镜,监测裂口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