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艾滋病窗口期喉咙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咽痛、吞咽困难,可能伴有口腔溃疡或白色念珠菌感染。窗口期喉咙痛的特点主要有病毒感染性咽炎、免疫抑制反应、继发感染风险、症状持续时间长、伴随全身症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急性感染期可引发病毒性咽炎,表现为咽部充血水肿,扁桃体可能出现肿大。这种咽喉疼痛往往持续1-2周,使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急性期血液中病毒载量高,但抗体检测可能呈阴性。
HIV病毒攻击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咽喉部黏膜防御能力减弱。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咽喉疼痛,普通抗炎药物缓解效果有限。免疫系统受损程度与咽喉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窗口期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EB病毒感染等机会性感染。咽喉部可见白色伪膜覆盖,疼痛程度较剧烈。继发感染会延长喉咙痛持续时间,需要针对性抗真菌或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窗口期喉咙痛通常持续2周以上,普通咽喉炎药物难以缓解。症状反复发作是其特征之一,可能伴随整个窗口期4-12周。疼痛程度多为中度至重度,影响正常进食和说话。
窗口期喉咙痛多合并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约70%急性HIV感染者出现持续性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常超过1厘米,触痛明显。
艾滋病窗口期出现喉咙痛需特别注意口腔卫生,每日用温盐水漱口3-4次。饮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黏膜损伤。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建议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避免剧烈运动消耗体力。窗口期症状不具特异性,任何高危行为后出现持续喉咙痛都应尽早就医进行HIV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