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带状疱疹后期神经痛可能由病毒持续损伤神经、炎症反应未消退、神经修复异常、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心理因素影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镇痛药物、神经阻滞、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急性期未完全清除,持续破坏神经纤维髓鞘,导致痛觉传导异常。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配合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修复。
神经节及周围组织残留的炎症介质刺激痛觉感受器,引发持续性灼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可减轻炎症,严重时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控制免疫反应。
受损神经再生过程中出现轴突错位生长,形成异常突触连接。加巴喷丁等钙通道调节剂可抑制异常放电,结合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神经有序再生。
中老年患者或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减退,病毒清除能力下降。可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增强特异性免疫,同时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神经代谢。
长期疼痛导致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疼痛阈值形成恶性循环。认知行为疗法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能改善情绪障碍,打破疼痛-焦虑循环。
日常需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选择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辅助镇静神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疼痛发作时可采用冷敷或冥想呼吸法缓解。建立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有助于神经修复。若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或出现肌肉萎缩需及时复查,排除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