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脑出血需立即就医并采取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等措施处理,主要方法有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确保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清除口腔分泌物。对于昏迷患者需立即气管插管,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以上。转运过程中避免颈部过度屈曲,防止加重脑水肿。
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60毫米汞柱范围,避免血压骤降导致脑灌注不足。常用静脉降压药物包括乌拉地尔、尼卡地平,需在监护下每5分钟调整剂量。高血压急症时避免舌下含服硝苯地平以防血压骤降。
床头抬高30度促进静脉回流,静脉滴注20%甘露醇每6-8小时一次,剂量按体重计算。监测电解质防止高渗性脱水,必要时联合呋塞米增强脱水效果。严重脑疝时需考虑过度通气降低PaCO2至30-35毫米汞柱。
血肿量超过30毫升或中线移位超过5毫米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小脑出血直径大于3厘米需后颅窝减压。微创穿刺引流适用于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时机建议在出血后6-24小时进行。
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床边康复,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2周后开展吞咽功能训练、坐位平衡练习,3个月后进行步态训练。高压氧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需在发病1个月内开始。
急性期后需长期维持血压低于130/80毫米汞柱,每日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饮食采用低盐低脂配方,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克以内,增加深绿色蔬菜补充叶酸。康复期每周进行3次有氧训练,如慢走、骑自行车,每次30分钟。认知训练包括数字记忆、物品分类等,每日练习20分钟。定期复查头部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