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肝癌介入治疗的术后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主要与个体痛阈差异、手术范围、栓塞综合征反应、术后并发症及镇痛管理等因素有关。
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部分痛阈较高的患者可能仅感到轻微胀痛,而痛阈较低者可能出现明显疼痛。这种差异与遗传因素、既往疼痛经历及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肿瘤病灶大小直接影响术中栓塞范围。单发病灶且直径小于5厘米的患者术后疼痛较轻,多发病灶或弥漫性肝癌患者因需广泛栓塞肝动脉分支,术后常出现持续性肝区钝痛。
肿瘤组织缺血坏死会引发栓塞后综合征,表现为术后24-72小时内的肝区绞痛伴发热。这种疼痛属于治疗预期反应,通常使用栓塞材料如碘化油混合化疗药物后反应更为明显。
胆囊炎、肝脓肿等并发症会加剧疼痛。约15%患者因误栓胆囊动脉出现右上腹锐痛,需与治疗性疼痛进行鉴别。感染性并发症往往伴随白细胞升高和持续性高热。
规范化镇痛可有效缓解不适。临床常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等药物进行阶梯镇痛,联合镇静药物如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术后建议采取半卧位减轻腹壁张力,24小时内禁食后逐步过渡至低脂流质饮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缓解疼痛,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促进造影剂排泄。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与甲胎蛋白指标。出现持续高热或剧烈腹痛需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