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能由神经损伤修复异常、炎症持续刺激、外周敏化、中枢敏化、免疫调节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镇痛、神经阻滞、物理治疗、心理干预、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破坏神经纤维髓鞘后,部分患者神经轴突再生障碍,导致异常放电。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灼痛或电击样痛,可选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钙通道调节剂抑制异常神经传导。
病毒残留引发神经节慢性炎症,促炎因子持续刺激痛觉感受器。疼痛特点为局部压痛伴皮肤感觉过敏,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局部激素注射可减轻炎症反应。
受损神经末梢阈值降低,对正常刺激产生过度反应。表现为轻微触碰诱发剧烈疼痛,利多卡因贴剂或辣椒素软膏可通过调节离子通道缓解症状。
长期疼痛信号传导导致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出现痛觉超敏和痛觉过敏,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平衡。
病毒潜伏感染导致T细胞功能失调,影响神经修复。伴随疲劳和情绪障碍,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可能改善机体防御能力。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疲劳,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促进内啡肽分泌。饮食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及Omega-3脂肪酸,多食用深海鱼、核桃等食物。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可通过冥想训练调节疼痛感知。若疼痛影响睡眠或日常活动,需及时至疼痛科进行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