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通过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物理治疗、心理干预、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通常由病毒损伤神经、炎症反应持续、神经修复异常、免疫功能障碍、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常用药物包括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抗惊厥药,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局部使用的利多卡因贴剂。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传导或阻断痛觉信号发挥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用药方案。
在疼痛严重的神经分布区域注射局麻药或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暂时阻断痛觉传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硬膜外阻滞是常用方式,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维持效果,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压等生命体征。
经皮神经电刺激通过低频电流干扰痛觉信号,超声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红外线照射可缓解肌肉紧张。物理治疗需持续2-3个疗程,配合居家热敷或冷敷能增强镇痛效果。
慢性疼痛常伴随焦虑抑郁情绪,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建立疼痛应对策略,正念减压训练可降低对疼痛的敏感度。团体心理治疗能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必要时可联合抗焦虑药物。
针灸选取夹脊穴、阿是穴等部位疏通经络,火罐疗法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中药熏蒸使用川芎、红花等活血药材。内服中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需辨证选用血府逐瘀汤等方剂。
日常应注意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饮食多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避免辛辣发物。适度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建立疼痛日记记录发作规律,避免过度依赖止痛药物。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诱发疼痛,定期复查评估神经修复情况。社交活动转移对疼痛的关注度,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