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腰椎CT片解读需重点关注椎体结构、椎间盘状态、神经根受压情况及软组织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椎间隙高度、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程度、椎管狭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韧带钙化。
观察椎体形态是否完整,有无压缩性骨折或骨质破坏。正常椎体呈长方形,骨皮质连续。若发现椎体边缘骨赘形成提示退行性变,椎体楔形变可能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溶骨性改变需警惕肿瘤或感染。
通过椎间隙高度和密度判断椎间盘病变。正常椎间盘呈均匀软组织密度,椎间隙对称。椎间盘向后突出超过椎体后缘3毫米有临床意义,髓核脱出表现为游离骨块,椎间盘真空征提示严重退变。
在轴位图像上评估侧隐窝和椎间孔。神经根受压常见于椎间盘突出或小关节增生,表现为硬膜囊变形、神经根袖消失。需注意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中央型突出易导致马尾综合征。
测量椎管前后径和横截面积。腰椎管矢状径小于10毫米为绝对狭窄,10-12毫米为相对狭窄。病因包括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突内聚、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多节段狭窄可能引起间歇性跛行。
观察椎旁肌肉对称性和密度。肌肉萎缩表现为体积缩小和脂肪浸润,脓肿显示为低密度影伴环形强化。钙化灶常见于韧带骨化或血管钙化,需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鉴别。
建议在专业放射科医师指导下系统阅片,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加强腰背肌锻炼如桥式运动、游泳等,睡眠选择中等硬度床垫。急性期疼痛可尝试热敷缓解肌肉痉挛,慢性疼痛患者可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