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宝宝反复发烧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环境温度变化、疫苗接种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调整环境、补充水分、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幼儿反复发热最常见原因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感染。病毒性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持续3-5天,表现为中低度发热伴流涕咳嗽。血常规检查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选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缓解症状。
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细菌感染会导致体温反复升高,血常规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细菌性感染需要明确感染灶,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完整疗程通常需7-10天。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轻微刺激就可能引起发热反应。这种情况多见于6个月至3岁幼儿,体温多在38℃以下,精神状态良好。建议保持适度衣着,避免过度包裹,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免疫发育。
居室温度过高、穿衣过厚等环境因素可能造成"捂热综合征"。夏季高温时未及时补充水分也易引发脱水热。建议保持室温22-24℃,穿着比成人少一件,使用空调时注意空气流通,每日饮水量按体重每公斤50-80毫升计算。
接种百白破、麻腮风等疫苗后可能出现低热反应,通常发生在接种后24-48小时内。这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正常现象,体温多在38.5℃以下,持续1-2天可自行消退。可进行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退热药。
建议记录发热日记包括体温曲线、伴随症状和用药情况。保持清淡饮食如米粥、苹果泥,避免高蛋白食物加重代谢负担。发热期间暂停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当出现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精神萎靡、皮疹、抽搐等警示症状时,需立即儿科急诊就诊。平时可通过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适度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