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吐下泻发烧怎么办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儿童上吐下泻伴发烧可通过补液防脱水、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对症治疗及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过敏、消化不良或中暑等原因引起。

1、补液防脱水:

频繁呕吐腹泻易导致脱水,需优先补充电解质溶液。口服补液盐ORS能有效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少量多次喂服。观察尿量减少、口唇干燥或精神萎靡等脱水征兆时需加强补液,必要时通过静脉输液治疗。

2、调整饮食:

急性期暂停固体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BRAT饮食香蕉、米粥、苹果泥、吐司。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饮食调整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促进黏膜修复。

3、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可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保持环境通风,避免过度包裹。物理降温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对退热药不耐受的患儿,但需注意寒战时应停止降温操作。

4、药物对症治疗: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益生菌能调节菌群平衡。发热明显时按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细菌性肠炎需抗生素治疗。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5、就医评估:

持续高热超过3天、血便、意识模糊或脱水严重需立即就医。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具有自限性,但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需医疗干预。医生将通过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患病期间保持患儿手部清洁,排泄物需消毒处理。恢复期逐渐增加南瓜、胡萝卜等富含果胶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精神状态与尿量变化,夏季需预防肠道传染病,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家庭护理中需区分食物中毒与传染性腹泻,集体生活儿童应隔离至症状消失48小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