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月经不调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中药调理、激素治疗、心理干预、病因治疗等方式改善。月经不调通常由内分泌紊乱、器质性疾病、精神压力、营养不良、体重异常等原因引起。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每日适度运动30分钟,如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腰腹部保暖,经期避免冷水刺激。建立月经周期记录表,连续监测3个月经周期变化。
中医辨证施治常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组成四物汤加减。气滞血瘀型可选用益母草、香附;气血两虚型适用八珍汤;肾阳虚型常用右归丸。中药需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经期暂停用药。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
孕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可调节黄体功能不足;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能建立人工周期。激素治疗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前需排除激素依赖性肿瘤。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疗程一般3-6个月。
长期焦虑抑郁可通过正念减压训练改善,每日练习15分钟呼吸冥想。认知行为治疗帮助调整对月经的负面认知。建立支持系统,与亲友保持良好沟通。严重心理障碍需转诊心理科,避免自行服用抗焦虑药物。
多囊卵巢综合征需改善胰岛素抵抗,常用二甲双胍;甲状腺功能异常需补充或抑制甲状腺激素;宫腔粘连需行宫腔镜分离术;子宫肌瘤根据大小选择聚焦超声或肌瘤剔除术。所有器质性疾病治疗后需随访1年以上。
饮食建议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每日鸡蛋1-2个、瘦肉100克,每周2-3次深海鱼。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限制咖啡因每日不超过200毫克,经期避免酒精。可适量食用亚麻籽、豆制品调节雌激素。保持BMI在18.5-23.9之间,过度节食或肥胖均需营养科会诊。建立运动习惯,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经期改为散步等温和活动。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和激素六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