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分化型甲状腺癌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监测等方式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通常由基因突变、辐射暴露、碘摄入异常、家族遗传、激素水平失衡等原因引起。
手术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根据肿瘤大小和侵犯范围可选择甲状腺部分切除或全切除。对于肿瘤直径超过1厘米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通常建议全甲状腺切除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术后需结合病理结果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放射性碘131治疗适用于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除或远处转移灶治疗。该治疗利用甲状腺细胞特异性摄取碘的特性,通过释放β射线破坏癌细胞。治疗前需停用甲状腺激素4-6周并低碘饮食准备,治疗后需隔离防护至辐射量达标。
术后患者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进行替代治疗,维持TSH在目标范围。对于低危患者TSH控制在0.5-2mU/L,中高危患者需将TSH抑制在0.1mU/L以下以降低复发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剂量。
对于放射性碘治疗无效的晚期患者,可考虑使用乐伐替尼、索拉非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些药物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和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肿瘤生长,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等,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治疗后需终身随访,前2年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和颈部超声,5年后可延长至每年1次。监测内容包括TSH水平、甲状腺球蛋白变化趋势以及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病灶。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限制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避免剧烈颈部活动。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戒烟限酒。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并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出现声音嘶哑、颈部肿块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暴晒,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治疗过程和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