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宫颈炎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或理化因素刺激引起的宫颈炎症反应,主要包括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两种类型。
细菌性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急性宫颈炎的主要病因;支原体、厌氧菌等混合感染常见于慢性宫颈炎。病原体通过性接触或医源性操作侵入宫颈黏膜,引发局部充血水肿及分泌物增多。
长期使用碱性洗液冲洗阴道、宫内节育器尾丝刺激、频繁妇科手术操作可能导致宫颈屏障功能受损。化学性刺激会破坏宫颈管黏液栓的防护作用,增加感染风险。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使宫颈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青春期雌激素波动也可能导致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形成生理性糜烂样改变。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易发生反复宫颈感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机会性病原体可能引发特殊类型宫颈炎。
盆腔炎、阴道炎等邻近器官炎症可能蔓延至宫颈。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宫颈结核虽罕见,但会导致宫颈质地变硬、表面呈颗粒状溃疡。
日常需注意避免不洁性行为,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定期更换;月经期勤换卫生巾,避免使用公共浴具;出现异常阴道分泌物或接触性出血时建议妇科检查。30岁以上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HPV检测和TCT检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可显著降低癌变风险。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益生菌有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