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
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过敏性紫癜由过敏反应引起血管炎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出血。
过敏性紫癜属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常见诱因包括感染如链球菌、食物过敏如海鲜、药物如抗生素或昆虫叮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免疫性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非免疫性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因血小板生成不足、破坏过多或分布异常所致。
过敏性紫癜典型表现为下肢对称性紫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可伴关节肿痛、腹痛或肾损害如血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如瘀点、鼻衄、牙龈出血,严重者可能出现内脏出血,但通常无关节或腹部症状。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偏高,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IgA水平可能升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常低于50×10⁹/L,骨髓检查可显示巨核细胞数量或成熟度异常。
过敏性紫癜以抗过敏治疗为主,如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重症需用糖皮质激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轻症观察,中重度需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冲击,难治性病例可能需脾切除或利妥昔单抗治疗。
过敏性紫癜多为自限性,儿童预后较好,但肾脏受累可能进展为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儿童80%可自愈,成人慢性型易复发,需长期随访血小板水平。
两种疾病均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过敏性紫癜患者应记录可疑过敏原并规避,急性期选择低敏饮食如米饭、青菜,逐步恢复期可尝试添加瘦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软毛牙刷防牙龈出血,便秘时使用缓泻剂减少肠道出血风险。定期监测尿常规过敏性紫癜或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评估病情至关重要,出现新发瘀斑、血尿或头痛呕吐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