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甲状腺结节多数为良性病变,可能由碘摄入异常、炎症刺激、遗传因素、放射线暴露或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吞咽异物感、声音嘶哑等症状。
长期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可能诱发甲状腺结节。碘缺乏地区结节发病率较高,可通过尿碘检测评估,日常建议食用加碘盐及海带等富碘食物。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需配合左甲状腺素或抗甲状腺药物调节。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炎症疾病常伴随结节形成。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抗体升高,超声显示弥漫性病变伴结节。急性期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慢性期以监测为主。
家族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等遗传性疾病可增加结节风险。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和降钙素筛查,必要时行RET基因检测。发现恶性倾向时需手术切除。
儿童时期头颈部放射治疗史是明确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滤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此类结节恶性率较高,建议每6个月复查超声,若出现微钙化、边界不清等特征需穿刺活检。
女性妊娠期及更年期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刺激结节生长。多数为暂时性改变,产后或激素稳定后可自行缩小。持续增大者需排除自主功能性结节,放射性碘治疗可作为选择方案。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量摄入十字花科蔬菜和大豆制品。规律进行颈部伸展运动有助于缓解压迫症状,建议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和功能。出现结节短期内增大、质地变硬或伴有淋巴结肿大时需及时就诊,细针穿刺活检是明确性质的金标准。术后患者需终身随访甲状腺功能,根据结果调整左甲状腺素替代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