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伤筋后可通过冷热敷交替、药物镇痛、弹性绷带固定、适度活动、营养补充等方式促进恢复。伤筋通常由肌肉拉伤、韧带扭伤、关节过度活动、外力撞击、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48小时内采用冰敷收缩血管,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72小时后转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可使用40℃左右热毛巾每日3-4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加重组织水肿。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肿胀,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局部涂抹。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但需注意胃肠道刺激和成瘾性风险。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使用医用弹力绷带对损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压力应均匀适度,以不影响远端血液循环为度。踝关节扭伤可采用"8"字缠绕法,膝关节损伤建议配合护具使用。
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练习。肌肉拉伤者需避免过早负重,2周后可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康复锻炼需遵循无痛原则。
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补充1.2-1.5g/kg体重。维生素C参与胶原合成,建议每日200mg。适当补充锌元素可加速伤口愈合,牡蛎、牛肉等食物含量丰富。
恢复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ml饮水促进代谢,避免酒精和辛辣食物。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建议使用枕头垫高15-20厘米。急性期过后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运动量需观察疼痛反应。若出现持续麻木、皮肤青紫或活动障碍超过2周,需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或神经损伤。慢性劳损患者建议纠正不良姿势,必要时进行康复理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