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拔罐放血后感染艾滋病需立即启动暴露后阻断治疗。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接触、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拔罐放血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血液暴露风险。
发生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需尽快服用艾滋病暴露后阻断药物,常用方案包括替诺福韦联合恩曲他滨或多替拉韦。阻断治疗需持续28天,服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暴露后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需进行HIV抗体检测,窗口期后检测结果为阴性可排除感染。若检测阳性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标准方案为三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
拔罐器具必须严格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器械,操作者需佩戴无菌手套。皮肤破损部位禁止拔罐,操作后创面需用碘伏消毒并覆盖无菌敷料。
确诊感染后需定期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CD4计数低于200个/μL需预防机会性感染,常见预防用药包括复方新诺明预防肺孢子菌肺炎。
确诊患者需接受专业心理疏导,可加入艾滋病患者互助组织。医疗机构需严格保护患者隐私,消除病耻感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拔罐后出现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艾滋病急性期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保持均衡饮食并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性行为必须全程使用安全套,感染者配偶或性伴侣需定期进行HIV检测。医疗美容或中医理疗应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器械消毒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