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白发形成通常与维生素B12、叶酸、生物素、维生素D及铜元素缺乏有关。主要关联因素有维生素B12缺乏影响黑色素合成、叶酸不足导致DNA修复障碍、生物素减少引发角蛋白代谢异常、维生素D水平低下干扰毛囊功能、铜元素缺乏降低酪氨酸酶活性。
维生素B12是红细胞生成和神经系统维持的关键营养素,其缺乏会导致恶性贫血,进而减少毛囊黑色素细胞的供氧。长期缺乏可能使毛球部黑色素合成受阻,表现为头发过早灰白。可通过动物肝脏、鱼类及强化食品补充,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射补充。
叶酸参与DNA合成与甲基化过程,不足时会影响黑色素细胞再生。孕妇、酗酒者及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易出现叶酸缺乏性白发。深绿色蔬菜、豆类和柑橘类水果富含叶酸,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叶酸补充剂。
作为B族维生素成员,生物素直接影响角蛋白合成。缺乏时会导致毛发结构脆弱并加速色素流失,常见于长期生食鸡蛋清或肠道菌群失衡人群。坚果、蛋黄和全谷物可有效补充,临床常用生物素制剂需在营养评估后使用。
维生素D受体存在于毛囊中,其缺乏会干扰毛囊周期调控。研究发现低维生素D水平与早发性白发显著相关,日晒不足、肤色较深者风险较高。适量晒太阳、食用富含脂肪鱼类可改善,检测确认缺乏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铜是酪氨酸酶的必要辅因子,该酶催化黑色素生成关键步骤。锌铜比例失衡或胃肠术后患者易出现铜缺乏,导致头发色素减退。贝壳类、动物内脏和黑巧克力含铜丰富,补充剂使用需监测血铜水平避免中毒。
预防白发需保持均衡饮食,重点摄入富含上述营养素的食物组合,如三文鱼搭配菠菜可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叶酸,牛肉与藜麦组合提供维生素B12和铜元素。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改善微循环,避免高温烫发和过度漂染等物理损伤。40岁前出现弥漫性白发建议检测血清铁蛋白、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排除潜在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