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盆腔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盆腔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卫生习惯不良、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免疫力低下、医源性感染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是盆腔炎的主要病因,需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甲硝唑等,需足疗程使用以避免耐药性。严重感染可能需静脉给药,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炎症指标。
超短波、微波等物理疗法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适用于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组织粘连,可缓解下腹坠胀感。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急性发作期禁用热疗。
湿热瘀结型可选用金刚藤胶囊、妇科千金片等中成药,寒凝血瘀型适合少腹逐瘀汤加减。中药灌肠可直接作用于盆腔病灶,配合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能改善局部微循环。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每日清洗外阴并勤换内裤。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增强免疫力。慢性患者可进行盆底肌锻炼,但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需行腹腔镜引流,严重输卵管积水可能需切除病变组织。宫腔粘连者需行宫腔镜分离术,术后配合防粘连药物预防复发。
盆腔炎患者日常应选择透气棉质内裤,月经期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久坐不动,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饮食可适量增加鱼腥草、马齿苋等清热解毒食材,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急性发作期出现高热、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慢性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妇科超声。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预防复发,计划怀孕者应提前评估输卵管通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