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内科
海参虽营养丰富,但过敏体质、痛风患者、脾胃虚寒者、术后恢复期人群及婴幼儿不适合食用。海参的高蛋白特性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嘌呤含量可能加重痛风,其寒凉性质可能损伤脾胃功能。
海参含有异种蛋白,易引发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腹泻甚至过敏性休克。既往对海鲜或贝类过敏的人群需严格避免,首次尝试时应先进行微量测试。
海参嘌呤含量中等约150mg/100g,可能诱发尿酸升高。急性发作期患者尤其需忌口,缓解期也建议控制摄入量。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者更需谨慎,避免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中医认为海参性寒,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加重腹痛、腹泻等脾虚症状。日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的人群,建议搭配生姜、黄酒等温性食材中和寒性,或选择经过温补工艺处理的干海参。
外科手术后消化功能尚未恢复时,高蛋白海参可能增加肠道负担。特别是胃肠手术患者,需待排气排便正常后逐步尝试。创伤恢复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总量,避免影响伤口愈合速度。
3岁以下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难以分解海参中的大分子蛋白。过早食用可能引发消化不良或过敏,建议学龄期后再根据体质酌情添加,初期应以少量海参粥形式尝试。
健康人群食用海参建议每周2-3次,每次干品不超过50克或鲜品100克。烹饪时需充分泡发去除内脏,避免与含鞣酸的水果同食影响蛋白质吸收。特殊体质者应先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慢性病患者需结合临床指标调整膳食结构。日常储存干海参需密封防潮,泡发过程注意冷藏并勤换水,避免微生物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