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一般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高云 副主任医师

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高血压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是心梗最常见原因。斑块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当斑块破裂时会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完全阻塞血管后引发心肌缺血坏死。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2、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暴露的胶原组织激活凝血系统,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栓。急性血栓完全堵塞冠状动脉时,心肌供血中断超过30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损伤。房颤患者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也可能栓塞冠状动脉。

3、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可导致血管完全闭塞,多见于吸烟、寒冷刺激或精神应激时。痉挛使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即使没有严重粥样硬化也可引发心肌缺血。部分患者表现为变异型心绞痛,常在静息时发作。

4、高血压:

长期血压升高加速动脉内皮损伤,促进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血压波动还易导致斑块破裂,收缩压每升高20mmHg,心梗风险增加1倍。合并左心室肥厚时心肌耗氧量增加,更易发生供需失衡。

5、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氧含量。缺乏运动导致代谢异常,肥胖者常伴胰岛素抵抗。高盐高脂饮食促进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过量饮酒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预防心梗需综合控制危险因素,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指标。对于已有冠心病患者,需遵医嘱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出现持续性胸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