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导致的呼吸性酸中毒是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王星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的呼吸性酸中毒是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主要与气道阻塞、肺泡通气不足、呼吸肌疲劳、二氧化碳产生增加、肾脏代偿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1、气道阻塞:

COPD患者存在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病变,小气道狭窄导致呼气阻力增加。炎症反应使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痰栓,进一步阻塞气道。二氧化碳排出受阻后溶解于血液形成碳酸,引起血液pH值下降。治疗需通过支气管扩张剂改善通气,常用药物包括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

2、肺泡通气不足:

肺气肿患者肺泡壁破坏导致有效通气面积减少,残气量增加使新鲜空气进入受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造成二氧化碳弥散障碍,血液中碳酸浓度升高。可通过长期氧疗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使用无创通气支持。

3、呼吸肌疲劳:

COPD患者长期存在呼吸困难,呼吸肌持续超负荷工作导致收缩力下降。膈肌低平化使通气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出能力进一步减弱。呼吸康复训练能增强肌耐力,严重时需机械通气辅助。

4、二氧化碳产生增加:

感染或急性加重期机体代谢率升高,二氧化碳生成量显著增多。发热、心动过速等症状加重呼吸负担,超出患者有限的通气代偿能力。需积极控制感染,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5、肾脏代偿功能下降: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通过排酸保碱进行代偿,但老年患者或合并肾功能不全者调节能力有限。长期缺氧导致肾血管收缩,碳酸氢盐重吸收减少,加重酸中毒。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谨慎使用利尿剂。

COPD患者应坚持戒烟避免气道刺激,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通气效率。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D增强呼吸肌功能。急性加重期出现嗜睡、扑翼样震颤等神经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提示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可能引发肺性脑病。稳定期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分压水平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