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内科
豌豆中毒可通过催吐、补液、吸附毒素、对症治疗、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中毒通常由未煮熟豌豆中的皂苷、植物凝集素等毒素引起。
误食生豌豆后2小时内可立即催吐减少毒素吸收。用手指或勺柄轻触咽后壁诱发呕吐反射,重复数次直至胃内容物排空。儿童需在成人辅助下进行,避免误吸呕吐物。催吐后需用清水反复漱口清除残留毒素。
呕吐或腹泻导致脱水时可口服补液盐溶液,每10分钟饮用50-100毫升。自制补液可用500毫升温水加1.75克食盐和15克白糖调配。严重脱水出现尿量减少、眼窝凹陷时需静脉补液。
活性炭能吸附消化道内残留毒素,成人每次服用50克混悬液,儿童按1克/公斤体重计算。服药后2小时内出现呕吐需补服。可与导泻剂山梨醇联用加速毒素排出,但肠梗阻患者禁用。
腹痛可热敷腹部缓解肠痉挛,腹泻严重时短期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出现口唇麻木等神经症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心悸时取左侧卧位减少心脏负荷。避免使用止吐药掩盖病情变化。
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心率失常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携带剩余豌豆样本协助诊断,告知医生进食时间与数量。重度中毒可能需洗胃、血液净化等治疗,孕妇及儿童建议住院观察。
预防豌豆中毒需充分煮沸15分钟以上破坏毒素,避免食用未成熟豆荚。日常储存干豌豆需保持干燥,发芽豌豆毒性增强应丢弃。烹饪前浸泡6小时以上可减少皂苷含量,建议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促进毒素代谢。出现轻微症状后24小时内需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肠道负担,可适量饮用绿豆汤辅助解毒。定期检查家庭药箱是否备有活性炭等急救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