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需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运动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扫描等检查确诊。
静息心电图是心肌缺血最基础的筛查手段,可捕捉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等缺血表现。动态心电图能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提高阵发性缺血的检出率。心电图检查无创、便捷,但存在假阴性可能,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和位置。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能发现50%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住院进行,适用于疑似严重冠心病或需血运重建的患者。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测室壁运动异常。负荷超声通过运动或药物诱发缺血,观察室壁运动变化。该检查无辐射风险,对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诊断具有独特价值。
通过平板或踏车运动逐步增加心脏负荷,同步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变化。运动诱发的心电图ST段下移≥1毫米具有诊断意义。该检查适用于症状不典型且静息心电图正常的患者,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等为禁忌证。
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后,利用SPECT或PET显像技术观察心肌血流分布。静息与负荷状态下的图像对比可识别存活心肌与缺血区域。该检查对多支血管病变的定位优于心电图,但费用较高且存在辐射暴露。
确诊心肌缺血后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多摄入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功能。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