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毒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目前已有暴露前预防疫苗和暴露后阻断疫苗两种类型。预防方式主要有接种重组蛋白疫苗、使用病毒载体疫苗、联合黏膜免疫接种、定期加强免疫、高危人群优先接种。
重组蛋白疫苗通过将艾滋病毒表面蛋白基因植入其他生物载体表达制备,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这类疫苗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大规模接种,但免疫原性相对较弱,通常需要配合佐剂使用。
以改良腺病毒或痘病毒作为载体,携带艾滋病毒抗原基因的疫苗能诱发强烈细胞免疫反应。这类疫苗可模拟自然感染过程,诱导产生记忆T细胞,对控制病毒感染具有潜在优势。
通过鼻喷或口服途径接种的黏膜疫苗能在生殖道和肠道等病毒主要入侵部位建立免疫屏障。这类接种方式可刺激局部产生分泌型IgA抗体,更有效阻断病毒经黏膜途径传播。
由于艾滋病毒变异速度快,疫苗保护效果会随时间减弱。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后,建议每1-2年进行加强接种,维持足够的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记忆。
男男性行为者、静脉吸毒人员、性工作者等高风险群体应优先接种疫苗。这类人群暴露风险高,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概率,同时建议配合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
除疫苗接种外,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等行为同样重要。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等营养素。若发生高危暴露,72小时内可使用暴露后预防药物阻断感染。定期进行艾滋病毒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目前医疗机构提供保密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