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月经量少多数情况下可通过中药调理改善。中药治疗月经量少主要有气血不足、肾虚血瘀、肝郁气滞、寒凝血瘀、痰湿阻滞五种证型。
长期过度劳累或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表现为月经色淡质稀、面色萎黄,常伴有头晕乏力。临床常用八珍汤加减,包含当归、熟地黄等补益气血药物。建议配合山药、红枣等食疗,避免生冷饮食。
先天肾气不足或多次流产损伤冲任二脉。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可能伴有腰膝酸软。治疗选用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常用菟丝子、枸杞子等补肾药物配伍活血化瘀药材。需注意保暖避免久坐。
情志不畅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影响经血下行。表现为经前乳房胀痛、经血色紫暗。逍遥散加减是常用方剂,含柴胡、香附等疏肝解郁药物。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改善症状。
经期受寒或贪食生冷致使胞宫寒凝。月经量少色暗、小腹冷痛拒按。温经汤是代表方剂,含吴茱萸、肉桂等温经散寒药物。日常可用艾叶泡脚驱寒。
脾虚运化失司导致痰湿内停,阻滞冲任。经血色淡质粘稠,可能伴有白带量多。苍附导痰丸加减常用半夏、陈皮等化痰祛湿药物。建议减少肥甘厚味摄入。
月经量少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节食。饮食可适量增加黑豆、枸杞、桂圆等补血食材,经期注意腹部保暖。适当进行八段锦、瑜伽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若中药调理3个月经周期未见改善,或伴随严重腹痛、异常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粘连等器质性疾病。中药调理期间应定期复诊,根据体质变化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