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宫颈癌手术与放疗是两种主要治疗方式,具体选择需根据肿瘤分期、患者年龄及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决定。早期宫颈癌以手术为主,中晚期则需结合放疗,二者关系主要有手术优先、放疗辅助、同步放化疗、术后补充放疗、姑息性放疗五种模式。
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A-ⅡA期患者首选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尤其适合肿瘤直径<4厘米且无宫旁浸润者。手术能完整切除病灶并提供准确病理分期,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90%。对于有生育需求的ⅠA1期患者,可考虑宫颈锥切术或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术后病理显示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或深间质浸润等高危因素时,需补充体外放疗联合阴道后装治疗。放疗可杀灭残留癌细胞,降低盆腔复发风险。典型方案为45-50Gy盆腔外照射配合5-6次腔内照射,能使局部控制率提高15%-20%。
ⅡB-ⅣA期患者采用放疗联合顺铂的同步放化疗作为标准方案。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化疗能增敏放疗效果并消灭微转移灶。研究显示该方案较单纯放疗将5年生存率从40%-50%提升至60%-65%,但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手术中发现肿瘤超出预期范围或存在脉管癌栓时,术后4-6周内需行辅助放疗。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可精准靶向瘤床区域,保护直肠膀胱等正常组织。临床数据显示辅助放疗能使局部复发率从30%降至10%左右。
晚期出现骨转移或淋巴结压迫症状时,可采用短程放疗缓解疼痛或梗阻。常见方案为8Gy单次照射或20Gy分5次照射,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复发患者,若既往未接受过放疗,仍可考虑根治性放疗挽救治疗。
治疗期间需保证每日摄入90g以上优质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推荐食用鱼肉、豆制品及乳清蛋白。同步放化疗期间可服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缓解放射性肠炎症状。治疗后定期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淋巴水肿,建议每周3次凯格尔运动,每次15分钟。随访期间应每3个月检测鳞状细胞癌抗原,术后2年内每4-6个月行盆腔MRI检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下肢水肿需及时就诊,放疗后患者需终身监测肾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