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打还是不打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宫颈癌疫苗建议接种。宫颈癌疫苗能有效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接种主要考虑年龄因素、感染风险、疫苗类型、接种程序和禁忌症。

1、年龄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9-45岁女性接种宫颈癌疫苗,最佳接种年龄为11-12岁。青春期前接种能产生更强免疫反应,未发生性行为前接种预防效果最佳。26岁以上女性接种仍具保护作用,但需结合个体情况评估。

2、感染风险:

性活跃人群感染人乳头瘤病毒风险较高,多性伴侣、过早性行为、免疫低下者更需接种。男性接种可预防生殖器疣和肛门癌,并减少病毒传播。已有性行为者接种前无需进行病毒检测,疫苗仍对未感染型别有效。

3、疫苗类型:

二价疫苗预防16/18型高危病毒,四价增加6/11型低危病毒防护,九价疫苗覆盖7种高危型和2种低危型。九价疫苗防护率达90%,但供应受限时可选择低价次疫苗。不同疫苗不可混种,需完成同一厂家全程接种。

4、接种程序:

15岁以下接种2剂,间隔6-12个月;15岁以上需接种3剂,分别在0、1-2、6个月注射。免疫功能受损者均需3剂接种。妊娠期应推迟接种,哺乳期可安全接种。接种后常见局部红肿、发热等轻微反应。

5、禁忌症: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急性严重发热性疾病应暂缓。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评估注射风险。接种后仍需定期宫颈癌筛查,疫苗不能替代筛查。既往宫颈病变或子宫切除者接种前需咨询

宫颈癌疫苗接种后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C/E增强免疫力。规律运动改善体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单一性伴侣,使用避孕套降低感染风险。定期妇科检查,21岁以上女性每3年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接种疫苗后出现持续高热或严重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