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吃什么药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用药物包括地高辛、呋塞米和华法林,主要用于控制心衰症状、减轻水肿及预防血栓。药物选择需根据瓣膜病变程度、心功能分级及并发症情况调整。

1、强心苷类:

地高辛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适用于中重度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以防中毒,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视力异常。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2、利尿剂:

呋塞米可缓解肺淤血和下肢水肿,适用于左房高压导致的呼吸困难。长期使用需注意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低钾血症。建议联合螺内酯以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3、抗凝药物:

华法林用于预防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时的血栓栓塞,需维持INR在2-3之间。服药期间需避免大量摄入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西兰花等。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可作为替代选择。

4、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能降低房颤心室率并改善心肌耗氧,适用于代偿期患者。起始需小剂量逐步加量,禁用于急性心衰或严重心动过缓者。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

5、ACEI类药物:

卡托普利可延缓心肌重构进程,尤其适用于合并高血压患者。常见副作用包括干咳和血管性水肿,血肌酐升高超过30%时应停药。ARB类缬沙坦可作为不耐受时的替代方案。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需长期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适度进行散步、太极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注意防寒保暖,预防链球菌感染复发,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凝血功能,出现气促加重或下肢水肿明显时需及时就诊调整用药方案。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可减少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