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怎么样

1.5万次浏览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肝癌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五种方式。

1、肝动脉化疗栓塞:

通过导管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阻断肿瘤血供的同时局部给药。适用于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可使肿瘤缩小率达40%-60%,配合靶向药物使用能延长患者生存期9-12个月。常见并发症包括发热、肝区疼痛等栓塞后综合征。

2、射频消融术:

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能使肿瘤凝固坏死,对3厘米以下单发肝癌的完全消融率超过90%。经皮穿刺方式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五年生存率与手术切除相当。需注意避免损伤邻近胆管和重要血管,术后可能出现少量胸腔积液。

3、微波消融术:

通过电磁波产生高温灭活肿瘤,消融范围比射频更大且不受血流影响。对3-5厘米病灶有优势,单次治疗完全消融率约85%。治疗过程中需精准定位,术后需监测肝功能变化,偶见皮肤烫伤等并发症。

4、冷冻消融术:

采用液氮冷冻破坏肿瘤细胞,适用于邻近重要结构的病灶。冷冻-复温循环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免疫原性死亡模式可能激发抗肿瘤免疫。治疗时需预防冷休克,术后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

5、粒子植入术:

将放射性碘125粒子永久植入肿瘤内部持续照射,对门静脉癌栓效果显著。局部控制率可达70%-80%,能有效缓解疼痛。需严格防护避免辐射泄漏,治疗前需进行剂量学规划。

介入治疗后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评估疗效,每3-6个月监测甲胎蛋白变化。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出现持续发热或黄疸需及时就医。联合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可提升远期疗效,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