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怎么才能检查出来

3.37万次浏览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肝癌可通过血液甲胎蛋白检测、超声检查、CT/MRI影像学检查、肝穿刺活检、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五种方式确诊。

1、甲胎蛋白检测: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筛查的重要指标,约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呈现明显升高。临床通常将AFP>400μg/L作为诊断临界值,需配合影像学检查确认。慢性肝炎患者建议每3-6个月监测一次,异常升高需警惕癌变可能。

2、超声检查:

腹部B超作为首选无创检查,能发现直径>1厘米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典型肝癌表现为低回声结节伴"晕环征"。超声造影可进一步观察肿瘤血供特点,诊断准确率可达90%。肝硬化患者应每半年接受一次超声筛查。

3、CT/MRI检查:

增强CT呈现"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是肝癌诊断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血管侵犯情况。多模态MRI对<2厘米的小肝癌检出率优于CT,弥散加权成像可鉴别良恶性病变。两种检查联合使用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4、肝穿刺活检:

在影像学引导下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肝癌的最终依据。适用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或需明确分子分型的病例。因存在出血、针道转移等风险,通常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5、标志物联合检测:

AFP-L3、PIVKA-II等新型肿瘤标志物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异常凝血酶原DCP对AFP阴性肝癌有补充诊断价值。液体活检技术通过检测循环肿瘤DNA实现无创监测,适用于术后复发预警。

高危人群乙肝/丙肝感染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者应建立定期筛查机制,建议每6个月进行AFP检测联合肝脏超声检查。日常需严格戒酒,控制体重避免脂肪肝,适量补充硒元素和维生素E。出现持续右上腹痛、消瘦、黄疸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减少黄曲霉毒素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