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紫斑长在哪里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紫斑紫癜多见于下肢、口腔黏膜和躯干,主要与血小板减少、血管炎或机会性感染有关。典型分布区域包括小腿胫前区、上肢伸侧、口腔硬腭及胸腹部,严重时可泛发全身。

1、下肢紫斑:

小腿胫前区是紫癜最高发部位,表现为针尖至硬币大小的瘀点或瘀斑。这与艾滋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HIV-ITP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轻微碰撞即可引发皮下出血。部分患者会伴随踝关节水肿或静脉曲张样改变。

2、口腔黏膜:

硬腭、颊黏膜和舌下常出现紫红色斑块,可能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形成的白膜。此类紫癜提示CD4+T细胞计数可能低于200个/μl,属于艾滋病期典型表现。患者常伴有反复口腔溃疡和牙龈自发性出血。

3、躯干皮疹:

胸腹部可能出现弥漫性紫红色丘疹,与巨细胞病毒或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相关。这类紫癜往往边界不清,按压不褪色,可能伴随发热和淋巴结肿大。需警惕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

4、上肢紫癜:

前臂和手背多见对称性瘀点,常见于合并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的患者。紫癜大小如芝麻粒,可融合成片,与肝功异常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有关。部分患者指甲周围会出现线状出血。

5、泛发性紫斑:

疾病晚期可能出现全身皮肤黏膜广泛出血,包括结膜下出血和鼻衄。这种状况提示极重度免疫缺陷C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