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初期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机会性感染预防、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艾滋病初期通常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初期最核心的治疗手段,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等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CD4细胞计数以评估疗效。早期规范治疗可使患者预期寿命接近正常人水平。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进行性下降。免疫调节治疗包括胸腺肽、干扰素等生物制剂,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同时需定期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预防性疫苗,但禁止使用活疫苗。免疫状态监测应每3-6个月进行CD4细胞计数检测。
当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需预防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等机会性感染。常用复方磺胺甲噁唑进行药物预防,剂量需根据患者体重调整。口腔念珠菌感染可局部使用制霉菌素。结核病筛查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必要时进行异烟肼预防性治疗。
艾滋病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和消耗综合征。每日应保证每公斤体重35-40千卡热量摄入,蛋白质需求量为1.5-2克/公斤。建议增加鱼肉、禽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补充维生素A、B族、C、E及微量元素硒。存在严重腹泻时可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确诊后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专业心理咨询可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治疗依从性。建议加入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组,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严重心理障碍者需转诊精神科进行药物干预。
艾滋病初期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饮食注意生熟分开,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