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哪个指标看炎症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血常规中反映炎症的指标主要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血沉和降钙素原。

1、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总数升高是炎症反应的典型表现,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病毒感染则可能伴随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正常成人白细胞参考值为4-10×10⁹/L,超过上限提示可能存在急性炎症反应。但需注意应激、妊娠等生理状态也会导致一过性增高。

2、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量的50%-70%,急性细菌感染时其比例可升至80%以上,并出现杆状核细胞左移现象。化脓性炎症时还可能观察到中毒颗粒等形态改变。持续增高需警惕深部脓肿等严重感染。

3、C反应蛋白:

CRP是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炎症发生后6-8小时即可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敏感度高于白细胞计数。正常值<10mg/L,细菌感染时可达100mg/L以上,病毒感染通常轻度升高。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抗感染治疗效果。

4、血沉: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等炎症介质增加,虽非特异性指标,但数值与炎症活动度相关。生理情况下女性月经期、老年人可有轻度增快,病理性增快常见于结核、风湿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炎症。

5、降钙素原:

PCT在严重细菌感染时显著升高,尤其在脓毒症诊断中价值突出。正常值<0.05ng/ml,全身性细菌感染时可超过2ng/ml。与CRP相比,其升高更特异指向细菌感染,且能更好区分感染与非感染性炎症。

日常监测炎症指标时建议空腹采血,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检测。反复异常者需完善病原学检查,细菌感染患者应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慢性炎症患者可适当增加ω-3脂肪酸摄入。所有异常结果都需由医生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避免自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