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肝癌高发人群主要包括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酗酒者、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以及黄曲霉毒素暴露人群。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是肝癌最主要的高危群体。肝炎病毒持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和再生,增加基因突变风险。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发生率。
每日饮酒超过40克酒精持续5年以上者,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损伤肝细胞DNA。酒精性脂肪肝发展为肝纤维化的过程中,肝脏微环境改变促进癌细胞增殖。戒酒6个月后肝癌风险可下降30%。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每年有3%-5%癌变风险。肝脏假小叶形成过程中,异常增生的肝细胞容易发生恶性转化。Child-Pugh分级B/C级的肝硬化患者更需每3个月进行肝癌筛查。
直系亲属有肝癌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2-3倍。这可能与遗传性代谢疾病如血色病、共同生活环境或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有关。建议此类人群从30岁开始每年进行两次肝脏检查。
长期食用霉变谷物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明确致癌物,会诱发TP53基因突变。我国南方湿热地区居民因饮食习惯更易接触该毒素。正确储存粮食和使用脱毒剂可有效降低暴露风险。
除定期医学检查外,高危人群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十字花科蔬菜所含的异硫氰酸盐等抗癌成分;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肝脏代谢;避免熬夜以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注意食品储存防止霉变;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肝癌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右上腹隐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