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缓解痛风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局部冷敷、抬高患肢、调整饮食和充分休息等方式实现。痛风急性发作时需优先控制炎症反应,同时避免诱发因素。
急性期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或秋水仙碱抑制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适用于不耐受上述药物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引发胃肠道或肝肾损伤。
发作24小时内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红肿关节,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但需避免冻伤皮肤。48小时后若仍有疼痛可转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卧床时将疼痛关节垫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减轻关节腔压力。建议在急性期保持每日12-16小时抬高状态,配合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但需避免关节过度活动加重损伤。
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可适量摄入低脂乳制品、樱桃等抗炎食物,避免酒精和含糖饮料诱发尿酸升高。
急性期应减少关节负重活动,使用拐杖分担压力。疼痛缓解后逐步恢复低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跑步等冲击性运动。保证7-8小时睡眠有助于调节代谢功能。
痛风患者需长期维持血尿酸低于360μmol/L的目标值,日常建议选择低嘌呤饮食如绿叶蔬菜、杂粮,烹饪时少用油脂。规律进行关节友好型运动如太极拳、瑜伽,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受凉,每年定期监测尿酸及肾功能。发作频繁或存在痛风石时需在风湿免疫科指导下进行降尿酸治疗,不可自行停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