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腰椎管狭窄是腰椎管内空间变窄压迫神经的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常见原因包括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骨质增生和先天性发育异常。
腰椎管是由椎体、椎弓根和椎板围成的骨性管道,内部容纳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当椎管容积减少至临界值通常<100mm²,可能压迫神经结构。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丢失会导致椎间关节应力增加,继而引发关节突增生内聚。
年龄增长是主要诱因,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20%。椎间盘脱水膨出可直接侵占椎管空间,同时力学失衡会刺激黄韧带代偿性增厚正常厚度2-3mm,病态可达5-8mm。长期腰椎不稳还会诱发椎体后缘骨赘形成。
发育性椎管狭窄患者椎管矢状径常<12mm正常应>15mm,这类人群更易早年发病。常见于软骨发育不全、黏多糖贮积症等遗传性疾病,多伴有椎弓根短缩、椎板增厚等骨性结构异常。
神经受压初期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间歇性跛行,行走时下肢疼痛需蹲坐缓解。持续压迫会导致轴浆运输受阻,出现足背感觉减退、踝反射减弱等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可发生马尾综合征,表现为二便功能障碍。
除直腿抬高试验等体格检查外,MRI是首选影像学手段,能清晰显示硬膜囊受压程度和神经根移位情况。CT可评估骨性狭窄细节,动态X线片有助于判断腰椎稳定性。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客观评估神经损伤程度。
建议患者避免提重物和久坐,选择游泳等非负重运动减轻腰椎负荷。饮食需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体重指数应控制在18.5-23.9之间。急性期可尝试热敷缓解肌肉痉挛,但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异常需立即就医。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椎管减压术或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后需进行3-6个月核心肌群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