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膀胱癌可能由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感染、遗传因素及长期接触含砷饮用水等原因引起。
烟草烟雾中含有亚硝胺、芳香胺等致癌物质,经尿液排泄时长期接触膀胱黏膜。吸烟者膀胱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6倍,且风险随吸烟量及年限增加。戒烟10年后风险可降低30%-60%。
长期接触染料、橡胶、皮革、油漆等行业中的联苯胺、β-萘胺等芳香胺类化合物,致癌物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后经尿液代谢。相关职业人群需加强防护,定期进行尿脱落细胞检查。
血吸虫感染或长期留置导尿管导致的慢性炎症,可能诱发鳞状细胞癌。炎症过程中活性氧自由基持续损伤DNA,同时细胞异常增殖增加突变概率。糖尿病患者合并反复尿路感染时风险更高。
GSTMI基因缺失、N-乙酰转移酶慢乙酰化表型等遗传缺陷,影响致癌物代谢效率。有膀胱癌家族史者发病风险增加2倍,可能与共同环境暴露及遗传易感性叠加有关。
长期饮用砷含量>10μg/L的水源,砷代谢物可诱导膀胱上皮细胞异常甲基化。我国台湾地区及孟加拉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砷暴露地区膀胱癌标准化发病率比达2.5-4.8。
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ml稀释尿液致癌物浓度,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补充异硫氰酸盐。避免长期憋尿减少黏膜接触时间,接触化学毒物时严格佩戴防护装备。45岁以上吸烟人群或存在职业暴露者,每年应进行尿常规及膀胱超声筛查,出现无痛性血尿需立即就诊。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控制体重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