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口腔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有牙龈炎、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牙周脓肿、牙周萎缩等类型。
牙龈炎是牙周病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引起。日常口腔卫生不良、吸烟、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加重病情。通过规范刷牙、使用牙线及定期洁牙可有效控制。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牙龈退缩、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与长期菌斑堆积、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相关。治疗需结合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专业手段,严重者需牙周手术治疗。
侵袭性牙周炎进展迅速,多见于年轻患者,与遗传因素和特定细菌感染有关。特点为早期出现严重的牙槽骨破坏,常需抗生素辅助治疗和积极的手术干预。
牙周脓肿是牙周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肿胀和脓液渗出。多由深牙周袋引流不畅导致,需紧急切开引流并配合抗菌药物治疗。
牙周萎缩指牙龈组织向根方移位导致牙根暴露,可能由不当刷牙、正畸治疗或生理性退化引起。表现为牙齿敏感和美观问题,可通过膜龈手术或脱敏治疗改善。
预防牙周病需建立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清洁牙缝的习惯,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洁治。控制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出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应及时就诊。均衡饮食中增加维生素C和钙质摄入,避免过硬食物刺激牙龈。定期牙周检查能早期发现病变,避免不可逆的牙槽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