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是怎么回事

董兆如 副主任医师

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化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可能与药物肝毒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胆道梗阻、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因素有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估。

1、药物肝毒性

化疗药物如顺铂、环磷酰胺等可能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释放入血。表现为无症状性酶学升高,通常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使用护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2、病毒性肝炎

化疗可能激活潜伏的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炎活动。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实验室检查除转氨酶升高外,还可见病毒标志物阳性。需在化疗前筛查肝炎病毒,阳性者需预防性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

3、脂肪肝

化疗相关代谢紊乱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常见于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长期静脉营养的患者,超声检查显示肝区回声增强。建议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脂食物摄入,适当增加有氧运动。

4、胆道梗阻

肿瘤压迫或化疗药物引起的胆管炎可能导致胆汁淤积,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典型表现为黄疸伴碱性磷酸酶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胆管扩张。需解除梗阻原因,必要时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5、自身免疫性肝病

化疗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肝细胞膜成分。多见于既往有免疫异常病史者,血液检测可见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需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化疗期间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应避免饮酒及使用肝毒性药物,保证充足休息。饮食选择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腐等,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每日监测体重及尿量变化,若出现皮肤黄染或腹胀需立即就医。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医生可能调整化疗方案或暂停治疗,待肝功能恢复后继续疗程。